狗狗会郁闷吗?
不会,它们只会无聊 动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宠物狗可以理解主人的感情变化;而另一批人则认为,人类为狗设计的面部表情和情感表达方式并不符合客观规律。 动物行为学专家、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教授谢志忠表示,犬科动物的面部表情非常有限——只有恐惧、快乐、悲伤和愤怒四种情绪。“如果一只狗面对着你,目光转移开去,就说明它感到不安或害怕了……”他说,狗的面部表情的确能反映它们的复杂心理活动,但人的主观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当主人在抚摸小狗的时候,它会表现出很舒服的样子,但在被陌生人摸到之后,它的表情立刻就会变得很凶狠……所以人们就认为小狗知道‘主人’与‘外人’的区别”。
也有研究者指出,即使狗真的懂得人类的面部表情,也无法判断这些表情究竟是在表达感情还是一种生理反应———就像我们有时候很难区分微笑是出于喜悦还是由于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一样。而且,人和狗之间还有文化上的差异在起作用———例如美国人喜欢将狗用绳子拴起,并经常给它们喂食,而在日本等国家则普遍采取散养的方式。这样的差别也造成了不同物种间的交流障碍。 如果说人类的面孔是语言,那么肢体动作就是犬类世界里的“方言”。英国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弗兰克福特博士曾做过一项研究———她让志愿者坐在一个屋子里,一边用手势比划不同的东西,一边向屋外的小狗发出指令。随后她发现,尽管这些手势十分简单,狗却能很快领会其中的含义……“这充分说明动物也能掌握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她说道。但她同时指出,像握手和鞠躬之类的行为并不能真正代表某种特定的意愿,“比方说,狗不会把摇尾巴理解为欢迎的意思”。 不过,谢志忠教授却认为,既然肢体运动能够传递信息,就一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狗的精神状态。 “比如说,你每天给它喂饭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有一天突然改成了中午12点,那这只狗一定会感到非常紧张,因为它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打了个比方说道。
看来,要弄清楚宠物到底会不会感到失落,我们还得从了解它们的需求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