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呕吐因为那些原因?
谢邀。 “呕吐”是个总称,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几乎可以概括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微生物感染);而“腹泻”则是指因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粪便性状改变,严重时可使肠道菌群失衡甚至导致脱水。二者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消化科门诊最常见疾病之一。 首先明确一点,无论是“吐”还是“泻”都是机体在试图清除体内不良物质的应激性反应[1]。
1. 毒物刺激: 动物机体有许多感官,如鼻黏膜、嗅觉神经、味蕾等,这些器官的敏感程度会因地而异。当外界有毒物质进入消化道时,会被嗅觉神经识别,通过信号传递使大脑产生反射,从而促进胃肠蠕动,收缩腹肌,背腹肌同时收缩,腹腔内脏器随之发生逆蠕动,致使有害物质被挤压入肠腔并通过肠蠕动进入大肠,最后排出体外。这一生理过程对于已摄入体内的有毒物资具有清理作用,可避免机体中毒。
另外,机体在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吸收部分有害物质。当肠胃道受到不良刺激时(如饲料、饮水不干净,或吃了有毒植物等),也可诱发急性胃炎和肠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2. 细菌/病毒感染: 当细菌病毒侵入胃肠道粘膜后会刺激肠壁,进而引起肠痉挛,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若病菌继续扩散至整个胃肠道,将会造成胃肠道菌群的失调,从而出现腹泻。当然,胃肠道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大多数情况下能够通过自身抵抗病原体入侵,以上只是菌体遇到抵抗力弱的情况时的“攻击”路径。
3. 饮食不当: 日常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食用腐败变质食物等等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严重者可出现炎症表现,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胃肠道还具有吸收营养的功能。如果摄入的营养不能被有效吸收,就会直接排出体外,出现腹泻;若是无法完全吸收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则会随粪便一起排出,出现“粪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