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为什么要断尾?
很多养宠物的人,应该都看到过小猫小狗的尾巴被截断的场景吧。对于宠物的断尾,大家认识多少呢? 一般情况,我们所说的“断尾”,是指动物在出生后,父母通过人工方式将尾部完全或者不完全切除的一种行为。而有些哺乳类动物会在繁殖期结束后自行切除尾部,这种行为又叫做自切(amputation)。 无论是哪种,断尾和自切的行为都是发生在动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只不过外显的结果不同而已——断尾是将尾部的肌肉切断,再用结扎线、石膏等物将伤口紧密地缝合起来;而自切则是直接切除,不做过多的肌肉组织切割处理。
当然,也有极少数情况下,是动物在外力作用下造成尾部断裂的,只是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而之所以要对小动物实施断尾或自切手术,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防止动物打架受伤(如公猫闹爪时可能会咬伤尾部)、使幼崽能够顺利从母兽腹部脱出(初生幼仔通过肛门排气的方式来判断头部是否在安全位置)、避免患部感染(如鼠类的尾部很容易受到寄生虫感染而导致出血性坏死)等等。
虽然目前人们对动物的认知正在不断加深,但对大部分哺乳类动物来说,它们所谓的“自主”意识并不强,无法像人类一样对疼痛做出理性的分析判断并表达出来。当动物处于“被动”地位的时候,比如疾病等原因导致身体疼痛难受时,动物的应激反应往往是逃避或者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们不帮助它消除痛苦的话,动物只能持续忍受折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