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后过敏怎么办?
首先要确认一下是否真的对疫苗过敏,还是只是疫苗的常见反应 接种疫苗后出现轻度全身不良反应(如低热、乏力等),通常不需要处理,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即可恢复;如果出现较严重的全身不适症状或皮肤反应(如皮疹),需要及时就诊,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进行处理以及处理的轻重。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后发生的全身不良反应大多在24小时内可以自行消失,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者进一步加重,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如果诊断性检查后发现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严重反应,应该记录相关的临床表现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做出准确评估后及时给予正确治疗。
对于明确由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根据《疫苗管理法》等相关规定,受种者可以随时要求接种单位补偿。 但是,如果过敏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药物使用原则——如果确诊由注射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并且需要药物治疗,应注意尽量避免应用可能发生药物不良事件的药品。一般不建议联合使用抗菌药和其他药物,特别是非处方药,以防止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2.对症治疗措施——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开始抢救,并保留输液器和药液,以备查源。主要治疗包括保持气道通畅、给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维持血压和心率等。
——对高热患者,采取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等措施。
——对有窒息风险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缺氧表现的过敏患者,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采用面罩高流量吸氧,可用鼻导管、鼻塞、氧气枕或气囊正压呼吸器等给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