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药能治冠状病毒?
“特效药”是媒体和医药销售人员的噱头,不要相信! 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Pathogen)中的细菌病毒分类,和抗生素、抗病毒的治疗方向无关,现在也没有有效的疫苗。目前发现能够抵抗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主要有抑制冠状病毒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干扰核酸转录与复制的药物及激素类药物等,不过都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应用于临床。
1 月 22 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该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程序支持下,开展了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药物研发工作并申请了专利。 目前,该所正开展一系列结构药理研究,确定抑制剂对新冠病毒作用的靶点,进而深入研究抑制剂作用机理;同时,利用生物化学方法进行抑制剂活性检测,筛选和评价可能有效的药物。
1月31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疾控中心等10家机构联合发表的科研成果显示,一种由 5 个化合物组成的「组合配方」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并且降低细胞因子风暴的副作用。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武桂珍。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发现了一些可能会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现在正在做一些进一步的工作。」 根据报道,这个「组合配方」是由以下 5 个成分组成:
1、苯海拉明:可阻断组胺H1受体,预防组胺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亦可拮抗组胺 H 受体激动剂诱导的支气管收缩。在过敏性哮喘的防治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2、多西环素:为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具灭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立克次体、支原体及衣原体均有效。
3、奥司他韦:是一种脑内聚集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而阻止病毒自溶。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对各种流感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4、利巴韦林:又名三氮唑核苷,是合成核苷类抑制剂,通过对鸟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中的蛋白激酶的作用,从而选择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阻止病毒RNA复制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对冠状病毒也有一定效果。
5、羟氯喹:可抑制炎症反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盘状和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最近,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羟氯喹可能在对抗新冠病毒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成分外,这项研究的论文中还提到一类叫做「JAK抑制剂」的药也可能有效。这一类药主要是用于治疗关节炎、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