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疱疹病毒是什么引起的?
这个病毒的原理是这样的(简版): 猫科动物在感染疱疹病毒后,会不断地向外分泌病毒蛋白质和基因组RNA。这些物质会被包裹成囊状结构,即我们看到的“水泡”;而里面被蛋白纤维紧密地编织成的网,则像一把保护伞,使病毒颗粒不会过早地脱离液体环境,而是等待细胞膜的接触并与之融合,从而将病毒基因组送入细胞内。这个过程是病毒繁殖的过程,也是引起疾病发生的过程。 但如果病毒得不到繁殖机会或不能及时产生子代病毒,病毒就会逐渐减少直至消亡。阻止病毒繁殖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临床上用于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主要有: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酶(D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阻止病毒核酸的合成与复制;还有干扰素及其诱导剂,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达到控制病毒复制的目的。这些药物对疱疹病毒都有抑制作用,但均具有骨髓抑制、肝毒性等副作用,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于症状明显、体温高的病患,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以减轻症状。
另外,由于疱疹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因此做好患者的隔离和消毒至关重要。 患者应尽量呆在暗室里,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加重病情;患者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并进行消毒处理。 患者粪便应及时清理,并对粪便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清扫,再进行消毒。
最后说明一点,尽管目前抗病毒的药物有许多,但是它们抗病毒的机理却大致相同,因此当一种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病毒会对它产生耐药性的变异,此时应更换其它类型的药物,甚至联合运用不同机理的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