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为什么闲东西?
从前,在一个靠小溪旁有一个农民,他养了一只狗。那只狗十分馋,只要见到有人扔东西,它就立刻冲过去把东西抢过来,囫囵吞枣地往嘴中塞。不管是食物还是垃圾,它也都往回抓。有一天,农民出门去了,他的儿子在屋中看书。那儿子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狗对东西的占有欲是非常强烈的。"那儿子正看得起劲,忽然发现狗回来了,而且比平时更要抢夺食物。儿子感到非常奇怪,便问父亲原因。"嗯,"农民抬起头来,沉思了片刻,"大概是因为它听懂了这段话。"
后来,农民把这只狗送给了皇帝。皇帝也很喜欢它。有一次,皇帝正带它散步,忽然有人说,这只狗十分贪嘴,肚中的食物还不少呢!皇帝哈哈大笑,说:"我知道,因为它听懂了这段话。"说完便把那人打发走了。
从上面这段小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
一、这只狗非常聪明,它听得懂人话。
二、这个"故事"是通过一个孩子的口,讲给父亲的。也就是说,这个孩子非常喜欢听故事。
三、这个"故事"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狗故事":"从前,有一条狗。"--这"从前"一词,表明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有一条狗"表明这条狗刚刚被提到,还没有名字,可能还没有被驯化,还处于"野"的状态;"这条狗非常聪明"表明故事的这一主角通过听和看,学习了人类的一些行为;"有一条小溪"表明自然环境,故事在这里发生;"狗非常馋,见到食物就要抢过来"表明这条狗还处于动物状态;"不管是食物还是垃圾"表明这条狗的求知欲、好奇心很强。
四、这里把"狗"称做"东西",可以证实,至少在西汉的时候,中国的先人就已经把"狗"当做一种特别高级、有智慧、知礼仪、懂人性的"东西",对它进行抽象,并赋之于人的"性"--这就是"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