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是什么生意?
2018年2月1日起,《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实施,“宠物饲养禁限相关规定”正式写入法规。
于是,在电商平台上,跟“宠物狗生活用品”相关的高热度搜索关键词高达250万,而与之对应的宠物兔、龙猫、花枝鼠等相对小众宠物品种,其相关热词的搜索量也在75万-200万不等。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达到1731亿元,增幅接近20%,同比2017年12月。
宠物市场增幅惊人,但真正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大小店铺,在注册、经营过程中,却屡屡受到阻拦。
北京一家开在小区里的宠物店,因为遭到部分居民反对,险些无法办理下来营业手续。上海一家宠物店老板,在自己商铺所处大厦的物业阻止下,也被迫关门“歇业”。
此前,北京市住建委还指出,对于新建住宅项目内禁止开设除家用日常生活以外开业店,如果相关部门强行执法,存在相关依据吗?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上,出售的诸多“猫砂”、“猫粮”几乎无人问津。平台还标有“猫砂好评返现卡”等关键词。而交易数量可观的竟是“仓鼠球球”和“龙猫球球”等小宠物的磨牙棒。这也从侧面反映,当下国内宠物消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由于宠物属于居家游乐及享受型消费,因而具有更强的选择性。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何种宠物以及为何种宠物消费时,往往深思熟虑、反复比较。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电商平台,宠物相关产品销量不旺,而部分新奇特小宠物却备受欢迎。
宠物本质上属于物品或者附属品,其消费观念,也还停留在早期阶段。这与欧美日等国家对宠物的定义和认知,有很大不同。
欧美国家的宠物定义主要有两种,第一是“伴侣动物”(Companion Animal),第二是“家庭动物”(Famaily Animal)。与前者相符合的动物主要包括猫、狗等,后者还有兔、鸟、鱼等。
而中国社会,猫狗等动物始终与牲畜同类,其吃、住、医等与人类社会相比,存在极大不协调。也正是从宠物定义出发,国人对于自己的爱宠,有养宠物就要负责任的观念,因为它们从某种程度来说,被视为家庭一成员;而在欧美日等国,对宠物的文明爱护,则是从法律上展开的。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猫狗是动物,养猫狗是一种虐待,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即便自己内心非常喜爱,但公众形象不可破坏,于是将喜爱埋藏在心底,或者偷偷养在封闭空间的家里。
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关系到国民对动物保护的认识,更涉及到国人的人权、道德观和价值观塑造。
最后,才是相关行业的合规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