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训练喂多少?

雷森然雷森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当你的爱车跑完磨合期之后,差不多就进入了使用周期的稳定期。这个阶段,也是大部分车主觉得比较舒心的用车阶段;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在经历了磨合期阶段的磨合之后,彼此之间磨合的也比较好了,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日常用车来说,基本上也就是我们正常上下班通勤,又或者周末或者假期短途游,这样的用车场景对于发动机的负荷都不算大。可能有些有自驾游习惯的老司机,每年都会找个空闲时间来个长途自驾游,不过这样的频率也不会太高。

而发动机寿命的长短,和使用周期的维护保养有很大关系。常规的保养就不用说了。而在用车比较稳定的车辆,我们也可以适当带到维修厂进行一些额外的保养。比如:发动机内部积碳问题,以及氧传感器工作异常问题;这些故障在用车大稳定阶段,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对于这样两个故障,很多修车师傅推荐车友使用一个手段:比特训练。但是有的车友说用几瓶就可以,而有的车友用很多瓶还没有用完推荐用量。那么究竟比特训练要喂多少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氧传感器问题,现在基本上大部分的汽车都是采用了三元催化系统。而三元催化系统对发动机内部排放的尾气中,氧含量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氧含量多了或少了,都会影响三元催化系统的净化率。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氧传感器,也就是说氧传感器是否精准工作十分重要。当氧传感器被废气中的杂质污染之后,导致其无法工作准确,就会拉低三元催化系统的工作效率。

而造成发动机内部产生积碳,最主要原因还是汽油质量比较差。因为汽油质量比较差,说明汽油中碳氢的杂质比较多,没有达到汽油标号的相应标准。这些杂质进入到发动机内部之后,不仅会造成燃烧不充分,还会在汽缸内和缸壁上产生类似碳黑的物质;时间长了,大量的碳黑物质就会积累成为积碳。在发动机的进气歧管部位、节气门后方、三元催化系统内部等地方。而积碳过多,导致发动机动力输出受到影响、三元催化系统净化率降低。

对于氧传感器故障和发动机内部积碳问题,都属于比较典型的渐进性故障。也就是说这些故障在早期,不会对发动机工作和整车性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车主很难准确判断故障根源。而对于积碳问题,在车辆跑完磨合期之后,进气系统和燃油系统中就会开始有轻微的积碳。毕竟,很多车主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在磨合期结束之后,对发动机进行清洗工作。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比特训练这个方法。首先,我们要将发动机的冷却液盖打开,在冷却液盖旁边你就会发现有进气口,我们往这个进气口里面打入25ML的清洗液;接下来的流程就比较简单,启动车辆运行3~5分钟并及时关闭发动机。

在冷却液盖的旁边寻找进气口

注入清洗液

因为冷却系统和进气系统的内部保持负压,所以我们注入进气口的25ML清洗液很容易就被吸入气缸内部。而清洗液进入气缸之后,随着发动机启动之后被气缸内的高温气化,然后被三元催化加热,最后从排气管中排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清洗液能够有效清洗氧传感器表面的杂质,保持氧传感器表面工作清洁;同时,清洗液和排出废气中的杂质接触时,将其裂解氧化。而清洗液本身和废气中的氧气反应后,释放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臭氧等多种强分解氧化物;这些强分解物可以有效清洗三元催化系统内部的积碳。经过一次连续3~5分钟的怠速后,其强分解氧化物仍具有12小时以上的分解氧化催化作用。所以说,清洗液在排废气时将三元催化系统中部分的积碳带走,能够有效恢复三元催化系统的效率。

一般连续做3次,间隔1~2天,就相当于完成了一个氧传感器的训练周期。而清洗液按照推荐量是1000公里使用25ML,所以说3~5万公里的保养周期内,完成3~6盒比特训练的进气训练。毕竟每个车的用车习惯不同,以及油品质量不同,所需的工作量也不同。而且完成一个进气训练之后,我们还可以进行排气训练;排气训练就比较简单,在3000公里之后,每次加油时加入清洗液25~45ML(不同排量的车型加注量不同)加入即可。

所以说车主所说的说法都正确,只是有的人用车比较少,所以完成一个周期的比特训练需要的量就比较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