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腿上有几疙瘩是怎么回事?
软组织肉瘤、恶性淋巴瘤、骨肉瘤、纤维肉瘤……提到“瘤”字,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把“肿瘤”和“癌症”画上等号,以为一旦罹患肿瘤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其实,肿瘤分良性恶性,只有恶性肿瘤才叫癌症。而在皮肤上,绝大多数的肿瘤都是良性的,尤其是中老年人,皮肤上会长出许多“寿痣”、“寿斑”,虽然不美观,但基本不会碍事。
在上文中提到的“疙瘩”当中,最常见也最无大碍的就是皮脂腺囊肿和脂肪瘤。皮脂腺囊肿可出现在任何有皮脂腺的部位,如脸部、头皮、背部、外阴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皮脂腺导管口的阻塞,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分泌物不能排出,而后腺体内的压力增加,使囊壁膨胀,继发感染形成脓肿,破溃后暂时可消退,但皮下瘢痕组织中仍有残留的皮脂,可再次生长,复发时一般无明显症状,继发感染时则出现红肿、疼痛现象。皮脂腺囊肿患者平时应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有感染时可用抗生素软膏外涂,或用中药祛毒散或九一丹外涂,促使成脓,并尽快就医手术切除,否则容易复发。
脂肪瘤生长在皮下,瘤体质地柔软,呈分叶状,也很容易推动,一般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生长速度也不明显,无消炎情况一般不需治疗,必要时可手术切除。
与上面两种基本无危害病症不同,以下病变出现的“疙瘩”则需积极治疗,否则将会有恶变的风险,如血管瘤、黑色色素斑(痣):血管瘤主要是发生于皮肤黏膜的先天发育异常,属于良性肿瘤,一般不需要治疗,可自行消退。但有些血管瘤生长较为迅速,肿瘤较大者会伴有静脉曲张、血栓形成、溃疡等,需手术切除,或采用硬化剂注射和放射治疗。
对于黑色色素斑(痣)更应提高警惕,并非所有的斑痣都不会有问题,当斑痣生长迅速、色素变深、有痒痛感,或发生破溃出血、感染,以及位于容易受到摩擦或损伤的部位时,应及早就医或手术切除,以免恶化转移。
皮肤“小疙瘩”良恶性简单自测办法 有症状改变者应尽早就医
恶性的皮肤“小疙瘩”多见于肿瘤转移,也可见于中老年人的自身病变,如皮肌炎、血管炎、脂溢性皮炎、黄褐斑、老年斑、黑斑病、湿疹,以及上文提到的有可能恶化,发生恶变的血管瘤和黑色素痣。
肿瘤转移至皮肤上多在颜面部、颈部、前胸、上肢等处产生小结节,继而可破溃、出血和感染。治疗时原发灶明确者,应尽全力找到原发灶,对原发灶采取有效措施,转移病灶采用手术切除为主,配合放化疗及中药治疗。原发灶不明确的,除积极寻找原发灶外,亦可先对转移灶采取手术切除。
皮肌炎等皮肤病变可单独或合并出现,有症状改变者应尽早就医,配合相应治疗及中药外洗、内服治疗,一般预后尚可。
对中老年人皮肤上长出的“疙瘩”,虽然大多数无大碍,有恶变倾向者亦可有效治疗,但毕竟疾病发生于年老体弱者身上,耗费精力,得不偿失。因此,中老年人应积极进行疾病的预防,保持良好的心态及饮食起居习惯,加强锻炼,增强肌体免疫力,使“小疙瘩”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