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为什么要扎疫苗?
1、犬瘟热病毒(CDV),传染性很强,致死率很高; 2、腺病毒Ⅰ型、Ⅱ型感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3、副流感病 原体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 4、细小病毒(CPV),会引起胃肠炎; 5、狂犬病病毒(Rabies); 6、疱疹病毒I型(HHV-1),引起鼻疱疹症状。
7、犬传染性肝炎病毒 (HCV),可引起黄疸性肝炎; 8、冠状病毒(CCoV), 会造成消化不良和腹泻。 9、杯状病毒(FCV) 可造成口腔黏膜溃疡。
10、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 A and B,IAVS),季节性流行,传染性强,死亡率低;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呕吐、食欲不振或拒食、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出现呼吸道卡他现象,有的则仅表现为神经症状等。其中有些对幼龄动物危害严重,甚至可造成死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避免其发生或者减少发病几率及降低发病率。
一、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及时清除粪便、污染物和垃圾,做好免疫接种,这样可降低发病率。
二、疫苗接种 在母源抗体消失前进行首次疫苗注射是获得有效免疫的首要前提条件。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犬用疫苗有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两种,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大类群。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目前主要使用灭活苗为主而少用弱毒疫苗。
由于犬属不同年龄阶段的免疫效果也不同,所以应按一定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情况为:新生幼犬于出生后2~3周开始接种疫苗,首免应从3月龄以上开始,首免注射2次,间隔时间2~3周,以后每年加强免疫一次即可。
三、药物预防 对于没有达到首免日龄的幼犬,可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对于已患传染病的狗,应及时隔离,治疗的同时应用干扰素等进行辅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并尽快控制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