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去医院洗一次耳朵?
正常外耳道会有一层薄薄的粘膜覆盖,这层粘膜保持湿润,并有防止外来异物侵入的作用。 长时间不清洗耳朵,外耳道的分泌物就会积聚起来,形成耵聍(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耳屎”)。有些人的耵聍腺分泌比较旺盛,产生的耵聍较多,若不能及时清除会导致耳朵发炎,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那是不是耵聍越少越好呢?其实也不尽然,因为外耳道是人体中唯一与外界相通的腔隙,这个腔隙有调节体温、保护鼓膜免受撞击的作用;而且耵聍还有滋润和保护外耳道皮肤的作用,它就像眼睛的眼泪一样,是耳道天然的“眼药”。所以正常情况下的耵聍,不需要清理。
那么,什么才算是正常的耵聍呢?一般来讲,正常人耵聍的颜色为淡黄色,较软且呈薄片状;若颜色为黑色或棕色,或呈块状、硬结状,有可能已经发生感染,需要尽快就诊治疗。 而那些由于耵聍过多太硬而影响听力甚至导致外耳道发炎的人,就需要医生用专门器具将多余的耵聍掏出来,这种操作在医学上称为“挖耳”或者“掏耳屎”。
一般情况下,医生不会随意给你掏耳朵。但是如果你自己感觉耳朵里耵聍特别多,影响听力了,可以随时来医院让医生帮忙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耳屎大多时候是无害的,但也不要随便给自己或小孩掏耳朵。因为耳道是个相对密闭的结构,里面有非常多的弯弯曲曲的皱褶,非常不利于清洁。而且每个人的外耳道形状是不同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很方便地从自己的外在观察耳屎的数量、质地等情况。
如果自己乱掏,很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甚至引起剧烈疼痛等不适症状。如果耳屎比较多且难以自行弄出,最好及时就医,由医生用专业的器材帮你弄出来。